中文久久精品一区二区|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五月婷日韩中文字幕中文字幕|日韩一级精品久久久久

    <div id="irjow"><strike id="irjow"><fieldset id="irjow"></fieldset></strike></div>
  • <b id="irjow"></b>

            事業(yè)單位全國招考信息
            您當前位置: > 事業(yè)單位官網(wǎng) > 備考資料 > 事業(yè)單位公共基礎知識:中國近現(xiàn)代史

            事業(yè)單位公共基礎知識:中國近現(xiàn)代史

            2023-04-24 08:56:32 |文章來源:華圖事業(yè)單位|事業(yè)單位考試網(wǎng)

            立即領取

            【導讀】華圖事業(yè)單位考試網(wǎng)同步華圖教育發(fā)布:事業(yè)單位公共基礎知識:中國近現(xiàn)代史,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事業(yè)單位考試考情政策解讀,點擊領取備考資料,更多事業(yè)單位考試資訊請關注(htshiyedanwei)公眾號,歡迎加入事業(yè)單位招聘考試交流群:事業(yè)單位招聘考試全國各地企微群  參加刷題、?肌㈩I取備考資料,考編路上不孤單!

            一、鴉片戰(zhàn)爭

            (一)、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1840年-1842年)

            1.原因:根本原因是英國企圖打開中國市場,傾銷產(chǎn)品、掠奪原料,把中國變?yōu)槠渲趁竦亍?/p>

            導火索:1839年6月林則徐虎門銷煙。

            2.人物:

            (1)林則徐:近代開眼看世界第一人。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謫居正是君恩厚,養(yǎng)拙剛于戍卒宜。

            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2)魏源:《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是中國近代史學史上第一部較為詳盡較為系統(tǒng)的世界歷史、地理著作。

            (3)徐繼畬:

            徐繼畬是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的偉大先驅(qū)之一,又是近代著名的地理學家,在文學、歷史、書法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著有《瀛寰志略》、《古詩源評注》、《退密齋時文》,《退密齋時文補編》等。

            《瀛寰志略》,提出西方共和制符合中國“天下為公”的古道,提出近現(xiàn)代化經(jīng)世主張。

            3.不平等條約

            不平等條約 時間 國家 主要內(nèi)容
            《南京條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1842 英國 1.割香港島;2.賠款2100萬銀元;3.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4.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關稅稅率,中國須同英國商定。(五口通商割香港,二千一百萬元量)。
            《五口通商章程》、《虎門條約》 1843 英國 《南京條約》的補充條約:英國取得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權。
            《望廈條約》 1844 美國 美國享有英國在《南京條約》及其附件中取得的一切特權(割地、賠款除外),美國兵船可到中國通商口岸“巡查貿(mào)易”,“開設醫(yī)院、建立教堂”。
            《黃埔條約》 1844 法國 法國享有美國在《望廈條約》的一切特權,法國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傳教,清政府負責保護教堂和墳地。
            《伊犁塔爾巴哈臺通商章程》 1851 沙俄 在新疆設立領事、領事裁判權、通商免稅、建立貿(mào)易圈等種種政治的和經(jīng)濟的侵略特權。

            (二)、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56年-1860年)

            1.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lián)合發(fā)動的侵華戰(zhàn)爭。是英國與法國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lián)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zhàn)爭。因為這場戰(zhàn)爭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的延續(xù),所以也稱“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2.不平等條約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迫使清政府先后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等和約,列強侵略更加深入。

            3.火燒圓明園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英、法組成聯(lián)軍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咸豐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聯(lián)軍攻入北京。為了迫使清政府盡快接受議和條件,英國公使額爾金、英軍統(tǒng)帥格蘭特以清政府曾將英法被俘人員囚禁在圓明園為借口,命令米啟爾中將于10月18日率領侵略軍三千五百余人直趨圓明園。

            不平等條約 時間 國家 主要內(nèi)容
            《天津條約》★★★ 1858 英法美俄 1.外國公使進駐北京;2.增開牛莊、淡水、漢口、南京等10處為通商口岸;3.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4.外國人可以到內(nèi)地游歷、經(jīng)商、傳教;5.清政府賠償英法軍費各200萬兩白銀,英商損失200萬兩白銀。(二項賠款,二條船,四種人,十個通商口岸)
            《北京條約》 1860 英法 1.《天津條約》有效;2.增開天津為商埠;3.割九龍司給英國;4.準許華工出國;5.對英法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華工出國八九天)
            《璦琿條約》、《北京條約》、《中俄堪分西北界約記》 19世紀50年代末到80年代 沙俄 侵吞我國北方15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其中《璦琿條約》割占60多萬平方公里,是中國近代史上割讓領土最多的不平等條約。

            二、太平天國

            (一)、興衰

            1.興:1843年創(chuàng)立“拜上帝教”;1851年1月金田起義,洪秀全稱天王,建立“太平天國”;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并定都。

            2.衰:天京變亂——由盛轉(zhuǎn)衰。

            (二)、綱領

            1.《天朝田畝制度》

            原則: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內(nèi)容:廢除封建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意義:太平天國的革命綱領,突出反映了農(nóng)民階級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愿望,但只是空想,無法實施。

            2.《資政新篇》

            內(nèi)容:向西方學習,進行經(jīng)濟、政治和文化改革。評價: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帶有資本主義色彩的改革方案,符合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趨勢,但未涉及農(nóng)民土地問題,無法調(diào)動農(nóng)民的積極性,未能真正推行。

            三、洋務運動

            1.目的:“師夷長技以自強”,維護清政府封建統(tǒng)治。

            2.推行機構(gòu):總理衙門

            3.代表人物:中央:奕䜣。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4.指導思想:中體西用。

            中體西用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縮略語。是19世紀60年代以后洋務派向西方學習的指導思想。它主張在維護清王朝封建統(tǒng)治的基礎上,采用西方軍事裝備、西方新式學堂、西方科學技術等自然科學技術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體辦法來挽救統(tǒng)治危機。

            5.是近代中國第一次大規(guī)模模仿、實施西式工業(yè)化的運動,是一場在維護封建皇權前提下由上到下的改良運動。導致中國第一批近代企業(yè)的技術人員產(chǎn)生。

            小拓展

            (1)曾國藩: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jīng)過多年鏖戰(zhàn)后攻滅太平天國。曾國藩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jīng)濟等方面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2)李鴻章:晚清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作為淮軍、北洋水師的創(chuàng)始人和統(tǒng)帥、洋務運動的領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曾經(jīng)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等。

            (3)左宗棠:清朝大臣,著名湘軍將領。一生親歷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率軍平定陜甘回變和收復新疆等重要中國歷史事件。

            (4)張之洞:他早年是清流首領,后成為洋務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八國聯(lián)軍入侵時,大沽炮臺失守,張之洞會同兩江總督劉坤一與駐上海各國領事議訂“東南互保“,并鎮(zhèn)壓維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自立軍起義。張之洞與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并稱晚清“四大名臣“。

            6.口號:前期“自強”,后期“求富”。

            7.內(nèi)容(19世紀60年代-90年代)

            (1)軍事工業(yè)代表:安慶內(nèi)軍械所(曾國藩)、江南制造總局(李鴻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天津機器局(崇厚)。

            (2)民用工業(yè)代表:上海輪船招商局(李鴻章)、湖北織布局(張之洞)、漢陽鐵廠(張之洞,中國近代最早的官辦鋼鐵企業(yè),被西方視為中國覺醒的標志)。

            (3)海軍:籌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中央成立海軍衙門。

            (4)新式教育:同文館建立,舉辦新式學校,派遣留學生出國。

            失敗標志:甲午中日戰(zhàn)爭慘敗;根本原因在于未從根本上變革落后的封建制度。

            四、中法戰(zhàn)爭和甲午中日戰(zhàn)爭

            (一)、中法戰(zhàn)爭(1883-1885)

            中法戰(zhàn)爭又作清法戰(zhàn)爭,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由于法國侵略越南并進而侵略中國而引起的一次戰(zhàn)爭。第一階段戰(zhàn)場在越南北部;第二階段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

            戰(zhàn)爭過程中,前期法國遠東艦隊雖于海戰(zhàn)贏得全勝,并一度攻占基隆,但后期臺灣及杭州灣防衛(wèi)成功,且有馮子材統(tǒng)率各部于鎮(zhèn)南關之役給法國陸軍帶來較重傷亡,導致費里政權垮臺。

            以此為契機,兩國重啟和談,結(jié)果訂立《中法新約》,清方承認法國對法屬印度支那諸殖民地的宗主權,兩國重開貿(mào)易。受此戰(zhàn)的影響,清廷于臺灣設省,以劉銘傳為巡撫大力推展現(xiàn)代化防務及新政,并積極籌建北洋水師。

            鎮(zhèn)南關大捷:1885,馮子材,清軍在中法戰(zhàn)爭中轉(zhuǎn)敗為勝。

            1885年,清政府在臺灣建立行省,劉銘傳為臺灣省第一任巡撫。

            (二)、甲午中日海戰(zhàn)(1894-1895)

            “開拓萬里波濤,宣布國威于四方”——明治天皇。

            1.平壤之戰(zhàn):朝鮮問題是日本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的突破口。清軍統(tǒng)帥葉志超不戰(zhàn)而降,回民將領左寶貴以身殉國,平壤淪陷。

            2.黃海海戰(zhàn):北洋水師黃海遭遇日本艦隊,水師提督丁汝昌堅持抵抗,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經(jīng)遠艦管帶林永升殉國,日本奪取黃海制海權。

            3.遼東戰(zhàn)役:除聶士成率軍抵抗,其余一觸即潰,制造旅順大屠殺,北洋門戶洞開。

            4.威海衛(wèi)之戰(zhàn):劉步蟾、楊用霖、丁汝昌自殺殉國,威海衛(wèi)陷落,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三)、馬關條約

            《馬關條約》 ★★★ 1895年 日本 1.割遼東半島、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2.賠償軍費白銀2億兩;3.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日本輪船可沿內(nèi)河駛?cè)胍陨细骺冢?.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產(chǎn)品運銷中國內(nèi)地免收內(nèi)地稅

            五、戊戌變法

            1.公車上書:1895年康有為、梁啟超領導,維新思想發(fā)展為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

            2.變法開始:又稱百日維新、維新變法,是指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的政治改良運動。

            戊戌變法因損害到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頑固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強烈抵制與反對。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發(fā)動戊戌政變,光緒帝被囚至中南海瀛臺,維新派的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戊戌六君子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被殺,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

            嚴復,譯亞當·斯密《原富》,孟德斯鳩《法意》,赫胥黎《天演論》,“以自由為體,以民主為和”,“精通西學第一人”。創(chuàng)辦了《國聞報》,系統(tǒng)地介紹西方民主和科學,宣傳維新變法思想,將西方的社會學、政治學、政治經(jīng)濟學、哲學和自然科學介紹到中國,提出的“信、達、雅”的翻譯標準

            3.百日維新: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變法開始。經(jīng)過百日,以失敗告終。

            戊戌六君子:維新志士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慘遭殺害,史稱“戊戌六君子”。

            六、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lián)軍侵華

            1.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日、美、奧匈帝國、英、法、德、意、俄)攻占大沽炮臺,7月攻陷天津,8月占領北京。

            2.《辛丑條約》使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列強統(tǒng)治中國的工具,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主要內(nèi)容有:

            賠償白銀4.5億兩,本息共計9.8億兩;

            ②劃東交民巷為“使館界”,界內(nèi)不允許中國人居住,各國派兵保護;

            ③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臺,準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④懲辦義和團運動中參與反帝斗爭的官吏,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質(zhì)的組織,對反帝運動鎮(zhèn)壓不力的官員,“即行革職,永不敘用”;

            ⑤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居六部之上。

            3.頤和園

            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lián)軍焚毀。光緒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稱頤和園,作消夏游樂地。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lián)軍”的破壞,珍寶被劫掠一空。

            七、辛亥革命

            (一)、革命團體

            1.興中會:在檀香山,革命綱領是驅(qū)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合眾政府。

            2.同盟會

            ①建立:1905年,東京,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政黨

            ②政治綱領:驅(qū)除韃虜,恢復中華、創(chuàng)立民國、平均地權

            ③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

            民族主義,反對滿清專治和列強的侵略,打倒與帝國主義相勾結(jié)之軍閥,求得國內(nèi)各民族之平等,承認民族自決權。

            民權主義,實行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歐美現(xiàn)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選舉、罷免、創(chuàng)制、復決四權(政權)以管理政府,政府則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試、監(jiān)察五權(治權)以治理國家。其核心觀念強調(diào)直接民權與權能區(qū)分,亦即政府擁有治權,人民則擁有政權。

            民生主義,其最重要之原則有兩個,一為平均地權,二為節(jié)制資本。

            (二)、武昌起義

            1.爆發(fā):1911年10月10日,武昌(1911.4黃花崗起義)。

            2.成果:

            (1)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總統(tǒng)制的共和政體)

            (2)南京臨時政府:資產(chǎn)階級民主政府

            (3)《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我國第一部資產(chǎn)階級憲法

            (4)1912年2月,袁在帝國主義支持下,采用軍事威脅和談判相結(jié)合的反革命兩手,竊取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職務。

            (5)1914年9月28日, 袁率百官到孔廟祭孔;12月23日到天壇祭天,穿古衣冠,行大拜禮。祀孔祭天是袁復辟帝制的預演。德、英、美、日等帝國主義也支持袁稱帝。

            (6)1915年12月11日,參政院以“國民代表大會總代表”名義上書袁“勸進”。12日,袁發(fā)布命令,承受帝位。

            八、新文化運動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

            (一)、新文化運動

            1.興起: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辦《新青年》

            2.前期主要內(nèi)容:提倡民主科學;提倡新文學;提倡新道德

            3.后期內(nèi)容:李大釗發(fā)表《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庶民的勝利》,馬克思主義開始傳播

            4.胡適發(fā)表了中國第一首白話詩《兩只蝴蝶》。

            5..新文化運動的特點: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向封建禮教提出全面挑戰(zhàn)。

            (二)、五四運動

            1.導火索: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

            2.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三)、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

            1.1920年在上海成立了最早的共產(chǎn)主義小組,稱為上海共產(chǎn)主義小組。

            2.中共一大

            時間地點:1921年7月23日,上海

            內(nèi)容①決定建立中國共產(chǎn)黨②黨的奮斗目標:用無產(chǎn)階級軍隊推翻資產(chǎn)階級政權,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③黨的中心任務: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

            3.中共二大

            時間地點:1922年,上海

            中心任務:制定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最高綱領: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最低綱領(民主革命綱領):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統(tǒng)一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九、國民革命

            (一)、第一次國共合作

            (1)中共三大

            1.時間地點:1923年,廣州

            2.內(nèi)容:①正式?jīng)Q定同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②共產(chǎn)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同時保持政治、思想、組織上的獨立性;③幫助國民黨改組成工人階級、農(nóng)民階級、城市小資產(chǎn)階級和民族資產(chǎn)階級聯(lián)盟的政黨

            (2)國民黨一大

            1.內(nèi)容: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確立了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nóng)工的三大政策;同意共產(chǎn)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

            2.意義: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實現(xiàn)和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正式建立。

            (二)、北伐勝利進軍(1926年-1927年)

            1.目的:打倒帝國主義,推翻軍閥統(tǒng)治,統(tǒng)一中國

            2.對象:吳佩孚(湖南、湖北)、孫傳芳(江西、福建、浙江)、張作霖(山東、北京、東北)

            (三)、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

            蔣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汪精衛(wèi)“七一五”反革命政變,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

            十、國共對峙的十年

            (一)、武裝反抗

            1.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周恩來領導武裝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tǒng)治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共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chuàng)建革命軍隊的序幕。(廣州起義、平江起義、百色起義)

            2.八七會議:八七會議總結(jié)了大革命失敗的教訓,堅決糾正了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統(tǒng)治的總方針,八七會議后,瞿秋白開始擔任中央領導工作;會上毛澤東提出“政權是從槍桿子里取得的”。

            3.秋收起義

            (1)文家市決策:重新制定了由農(nóng)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政權的革命路線。

            (2)三灣改編: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二)、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形成

            1.井岡山會師——第一個革命根據(jù)地。

            2.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在江西瑞金成立。

            (三)、長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遵義會議: 1935年,貴州遵義。糾正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軍事上的錯誤,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是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政策,標志著黨從幼年走向成熟。

            2.中央紅軍路線:瑞金—強渡湘江—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南渡烏江—搶渡金沙江—搶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夾金山—翻越六盤山—吳起鎮(zhèn)。

            3.中央紅軍共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qū),同紅一方面軍、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長征的勝利結(jié)束。

            (四)、日本局部侵華

            1.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東北淪陷。

            2.華北事變:1935年《何梅協(xié)定》,華北五省自治。

            3.一二九運動:1935年12月9日,共產(chǎn)黨領導學生舉行“反對華北自治”的游行,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

            4.西安事變:1936年12月,張學良逼蔣抗日,促成了國共第二次合作。

            十一、全面抗戰(zhàn)

            (一)、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

            1.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中華民族全面抗戰(zhàn)的開始(佟麟閩,趙登禹)。

            2.八一三事變:淞滬會戰(zhàn)開始。

            3.淞滬會戰(zhàn):開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盧溝橋事變后,蔣介石為了把日軍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改變?yōu)橛蓶|向西,以利于長期作戰(zhàn),而在上海采取主動反擊的戰(zhàn)役。中國軍隊海陸空立體協(xié)同作戰(zhàn),亞洲歷史上第一次現(xiàn)代化戰(zhàn)役,粉碎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

            4.南京大屠殺: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

            (二)、國共合作抗日

            (1)正面戰(zhàn)場

            太原會戰(zhàn):平型關大捷是抗戰(zhàn)以來共產(chǎn)黨領導的第一次大捷

            徐州會戰(zhàn):臺兒莊戰(zhàn)役是正面戰(zhàn)場最大規(guī)模的勝利

            武漢會戰(zhàn):抗日戰(zhàn)爭進入戰(zhàn)略相持階段

            棗宜會戰(zhàn):張自忠犧牲,二戰(zhàn)中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

            豫湘桂戰(zhàn)役:奪取大陸交通線

            (2)敵后抗日根據(jù)地

            洛川會議:1937年,決定開辟敵后戰(zhàn)場,建立敵后抗日根據(jù)地

            晉察冀抗日根據(jù)地,1937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決定成立晉察冀軍區(qū),聶榮臻任司令員兼政委。這是八路軍創(chuàng)建的第一個敵后抗日根據(jù)地。

            百團大戰(zhàn):八路軍與日軍在華北發(fā)生的規(guī)模最大、持續(xù)時間最長的戰(zhàn)役,由彭德懷領導。

            整風運動: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

            (3)皖南事變:1941年初,葉挺、項英;新四軍北上到達皖南涇縣茂林地區(qū)時,遭到國民黨7個師約8萬人的突然襲擊。新四軍大部分壯烈犧牲,軍長葉挺被俘,副軍長項英犧牲。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是國民黨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高峰。

            周恩來為《新華日報》題寫“為江南死國難者志哀!”“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題詞。

            (4)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十四年抗戰(zhàn)以勝利告終。

            抗戰(zhàn)時期創(chuàng)作的歌曲《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 、《歌唱二小放牛郎》、《我的祖國》

            十二、人民解放戰(zhàn)爭

            (一)、重慶談判

            1945年10月10日,毛蔣簽訂《雙十協(xié)定》。

            (二)、戰(zhàn)爭進程

            1.國民黨全面進攻:1946年國民黨進攻中原解放區(qū)

            2.國民黨重點進攻:1947年,重點進攻陜甘寧和山東解放區(qū)

            3.劉鄧大軍千里挺近大別山:1947年,標志著戰(zhàn)略反攻的開始

            4.三大戰(zhàn)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遼沈戰(zhàn)役、淮海戰(zhàn)役、平津戰(zhàn)役

            5.渡江戰(zhàn)役:國民黨政府覆滅

            (三)、七屆二中全會

            工作重點由鄉(xiāng)村轉(zhuǎn)移到城市,總?cè)蝿帐怯赊r(nóng)業(yè)國轉(zhuǎn)變?yōu)楣I(yè)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轉(zhuǎn)變到社會主義社會。加強執(zhí)政黨建設。

            【例題】

            1.(單選題)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是()的創(chuàng)辦。

            A.《國故》

            B.《青年雜志》

            C.《創(chuàng)造周報》

            D.《東方雜志》

            【答案】B【解析】1915年,陳獨秀在其主編的《新青年》(原名《青年雜志》)刊載文章,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封建文化,揭開了新文化運動的序幕。這次運動沉重打擊了統(tǒng)治中國2000多年的傳統(tǒng)禮教,啟發(fā)了人們的民主覺悟,推動了現(xiàn)代科學在中國的發(fā)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fā)奠定了思想基礎。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項。

            2.(判斷題)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

            【答案】正確【解析】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喪失了獨立自主地位,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社會性質(zhì)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從半殖民地化來看,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和貿(mào)易等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的破壞,中國在政治上已經(jīng)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國家地位。特別是列強建立的租界,完全獨立于中國行政系統(tǒng)和法律權限以外,是“國中之國”,成為列強推行侵華政策的基地。從半封建化來看,鴉片戰(zhàn)爭后,以小農(nóng)業(yè)和家庭手工業(yè)為主要標志的自然經(jīng)濟開始解體。一方面,東南沿海地區(qū)以棉紡織業(yè)為主的家庭手工業(yè)受到外來商品的巨大沖擊,另一方面,以絲茶為主的農(nóng)產(chǎn)品日益商品化。這個社會性質(zhì)持續(xù)了一百多年,直到1949年新中國的建立,才脫離這種社會性質(zhì),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項。

            手機端鏈接:https://m.sydw8.com/2023/0424/474276.html

            掃碼關注事業(yè)單位考試公眾號,招考信息搶先看,備考資料送不停!

            (編輯:zhongpen)
            課程推薦
            圖書推薦

            公眾號

            客服微信

            關注微博

            最新公告
            備考資料
            報考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