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礎知識每日一練(2020.11.18)(2)
5. 下列各項中,針對外國人特有的刑事責任形式的是:
A.有期徒刑
B.剝奪政治權利
C.驅(qū)逐出境
D.沒收非法財物
C【解析】本題考查刑罰及其具體運用知識。根據(jù)《刑法》第三十五條,對于犯罪的外國人,可以獨立適用或者附加適用驅(qū)逐出境。針對外國人特有的刑事責任形式的是驅(qū)逐出境。A、B、D項可以針對中國人,故排除。因此,選擇C選項,
6. 下列選項中,行為人甲對受害人乙,不負有救助義務的是:
A.學生甲在操場跑步,見到同學乙正被一社會青年勒索,卻轉(zhuǎn)身離開
B.甲因婚姻問題與母親乙發(fā)生爭執(zhí),乙以撞墻相威脅,在房間里的甲聽見母親撞墻的聲音卻未出來阻止
C.甲為了逗乙,明知乙恐高,仍將乙推到二米高的跳板邊沿,丙借機報仇,用長竿將乙從跳板邊沿推下,甲見狀未加阻止,乙摔成重傷
D.盜竊犯乙因躲避警察甲的追捕,情急之下沖出馬路被汽車撞傷,趕到現(xiàn)場的甲為懲罰乙轉(zhuǎn)身離去,乙因失血過多死亡
A【解析】本題考查刑法知識并選擇錯誤項。不作為犯罪,是指行為人違反法律直接規(guī)定,負有法定義務而拒絕履行,情節(jié)嚴重或情節(jié)惡劣的行為。簡單概括不作為犯罪,用六個字簡述就是應為、能為、不為。就其法律特征而言則具有隱蔽性、消極性、間接性和違法性等。它的特征是:(一)違反法律直接規(guī)定;(二)負有法定義務是指法律規(guī)定行為人具有作為義務而不作為的行為;(三)拒絕履行的行為;(四)要達到情節(jié)嚴重或情節(jié)惡劣的行為。由此可知A項中同學之間沒有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義務關系。不負有救助義務。因此,選擇A選項。
7. 甲、乙因感情不和而解除婚姻關系,六個月大的婚生子隨甲共同生活。因孩子經(jīng)常生病住院,需要支付巨額醫(yī)療費,甲遂心生怨憤。某日甲將孩子一個人留在家中,自己鎖門后前往外地游玩,一周后甲返回家中,此時孩子已經(jīng)死亡。根據(jù)我國刑法規(guī)定,甲的行為:
A.不構(gòu)成犯罪
B.構(gòu)成故意殺人罪
C.構(gòu)成遺棄罪
D.構(gòu)成虐待罪
B【解析】本題考查刑法分則。根據(jù)《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是指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jié)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案中,甲將孩子(嬰幼兒)鎖在家中,自己外出游玩一周,屬于將被害人放置于不能獲得救助的地方,殺害被害人的意圖十分明顯,所以以故意殺人罪論處。B項符合題意,當選。因此,選擇B選項。
8. 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A.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B.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C.應當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D.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D【解析】本題考查犯罪概述知識。根據(jù)《刑法》第十九條,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考慮到盲人或者聾啞人畢竟有生理缺陷,其中許多人因生理上的障礙不僅會使他們在生活中會遇到許多困難,也會給他們接受教育帶來不便,影響對事物的理解和對是非的判斷,因此,對他們的處罰可以輕于正常人。但由于具有上述生理缺陷的人實施犯罪的情節(jié),造成危害結(jié)果的嚴重程度,以及行為人具有的生理缺陷等具體情況不同,處罰的輕重程度也應不同,因此,刑法規(guī)定對“又聾又啞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這里應當注意的是,刑法規(guī)定“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而不是“應當”,即必須根據(jù)行為人的犯罪行為和其他具體情況,決定是否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因此,選擇D選項。
9. (多選)張某(43歲)指使何某(17歲)到甲鎮(zhèn)沿邊公路附近接取毒品,不久后張某又指使何某到乙鎮(zhèn)附近向周某(已懷孕3個月)接取毒品并指示其將8公斤毒品藏匿起來,剩下的三公斤交由劉某(76歲)攜帶并乘車送到A市給張某自己。但劉某乘坐的客車被公安人員攔查,公安人員在劉某身上查獲了毒品3公斤。隨后A市法院對該案進行庭審。上述人員中不適用死刑的有:
A.張某
B.何某
C.劉某
D.周某
(編輯:李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