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國家電網考試備考金融類之金融經濟學
2018年國家電網公司招聘公告預計于2017年10月末(一批)、2018年3月(二批)、2018年5月(三批)發(fā)布,屆時廣大考生請及時關注華圖教育事業(yè)單位頻道,我們會第一時間發(fā)布國家電網考試信息!更多2018年國家電網備考資料,盡在事業(yè)單位頻道(http://sydw.huatu.com/)!
金融類——金融經濟學
金融經濟學主要考點包括:金融經濟學導言、期望效用理論、個體的風險態(tài)度極及其度量、資產組合理論、均值-方差偏好下投資組合選擇、套利定價理論和期權定價理論及其應用。下面重點針對期望效用理論和均值-方差偏好下的投資組合選擇的基礎知識選擇進行解析:
(一)期望效用理論:
1、效用是一種純主觀的心理感受,因人因地因時而異。n 效用函數(shù)是表示個體偏好關系的一種可行的方法。所謂期望效用函數(shù)是定義在一個隨機變量集合上的函數(shù),它在一個隨機變量上的取值等于它作為數(shù)值函數(shù)在該隨機變量上取值的數(shù)學期望。用它來判斷有風險的利益就是比較“錢的函數(shù)的數(shù)學期望”(“而不是錢的數(shù)學期望”)。
2、期望效用準則矛盾
反對期望效用準則的最有趣和最相關的論證,通常包括幾個這樣的特例:受試者經過深思熟慮之后,反而會選擇不符合該準則的行動方案。這種情況簡單合理,人們的選擇相當明確,因而選擇與準則之間的矛盾似乎不可避免。我們的結論只能是,或者期望效用準則不是理性行為,或者人們有一種非理性的天生偏好,即使是在他思考最多的時候。
(二)均值-方差偏好下投資組合選擇
1、 馬科維茨投資組合理論經典語錄
馬科維茨投資組合選擇理論的基本思想為:投資組合是一個風險與收益的trade-off問題,此外投資組合通過分散化的投資來對沖掉一部分風險。
——“nothing ventured, nothing gained”
——"for a given level of return to minimize the risk, and for a given level of risk to maximize the return”
——“Don’t put all eggs into one basket”
2、馬科維茨均值-方差組合理論的基本內容:
根據資產組合中個別資產收益率的均值和方差找出投資組合的有效前沿(Efficient Frontier),即一定收益率水平下方差最小的投資組合,并導出投資者只在有效組合前沿上選擇投資組合。欲使投資組合風險最小,除了應多樣化投資于不同的資產之外,還應挑選相關系數(shù)較低的資產。
3、均值-方差組合選擇的實現(xiàn)方法:
(1)收益——證券組合的期望報酬
(2)風險——證券組合的方差
(3)風險和收益的權衡——求解二次規(guī)劃
首先,投資組合的兩個相關特征是:(1)它的期望回報率(均值)(2)可能的回報率圍繞其期望偏離程度的某種度量,其中方差作為一種度量在分析上是最易于處理的。
其次,理性的投資者將選擇并持有有效率投資組合,即那些在給定的風險水平下的期望回報最大化的投資組合,或者那些在給定期望回報率水平上使風險最小化的投資組合。
再次,通過對某種資產的期望回報率、回報率的方差和某一資產與其它資產之間回報率的相互關系(用協(xié)方差度量)這三類信息的適當分析,辨識出有效投資組合在理論上是可行的。
最后,通過求解二次規(guī)劃,可以算出有效投資組合的集合,計算結果指明各種資產在投資者的投資中所占份額,以便實現(xiàn)投資組合的有效性——即對給定的風險使期望回報率最大化,或對于給定的期望回報使風險最小化。
4、馬科維茨均值-方差組合理論的假設條件:
(1)單期投資
單期投資是指投資者在期初投資,在期末獲得回報。單期模型是對現(xiàn)實的一種近似描述,如對零息債券、歐式期權等的投資。
(2)投資者事先知道資產收益率的概率分布,并且收益率滿足正態(tài)分布的條件。
(3)經濟主體的效用函數(shù)是二次的
(4)經濟主體以期望收益率(亦稱收益率均值)來衡量未來實際收益率的總體水平,以收益率的方差(或標準差)來衡量收益率的不確定性(風險),因而經濟主體在決策中只關心資產的期望收益率和方差。
(5)經濟主體都是非飽和的和厭惡風險的,遵循占優(yōu)原則,即:在同一風險水平下,選擇收益率較高的證券;在同一收益率水平下,選擇風險較低的證券。
5、均值-方差分析的局限性
M-V模型以資產回報的均值和方差作為選擇對象,但是一般而言,資產回報的均值和方差不能完全包含個體資產選擇時的所有個人期望效用函數(shù)信息。
對于任意的效用函數(shù)和資產的收益分布,期望效用并不能僅僅用預期收益和方差這兩個元素來描述。
(三)套利定價理論Arbitrage Pricing Theory﹝APT﹞
1、基本概念:套利定價理論試圖以多個變量去解釋資產的預期報酬率。套利定價理論認為經濟體系中,有些風險都是無法經由多元化投資加以分散,例如通貨膨脹或國民所得的變動等系統(tǒng)性風險。
2、套利定價理論的意義
套利定價理論導出了與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相似的一種市場關系。套利定價理論以收益率形成過程的多因子模型為基礎,認為證券收益率與一組因子線性相關,這組因子代表證券收益率的一些基本因素。事實上,當收益率通過單一因子(市場組合)形成時,將會發(fā)現(xiàn)套利定價理論形成了一種與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相同的關系。因此,套利定價理論可以被認為是一種廣義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種替代性的方法,來理解市場中的風險與收益率間的均衡關系。套利定價理論與現(xiàn)代資產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期權定價模型等一起構成了現(xiàn)代金融學的理論基礎。
3、套利定價理論的基本機制
套利定價理論的基本機制是:在給定資產收益率計算公式的條件下,根據套利原理推導出資產的價格和均衡關系式。APT作為描述資本資產價格形成機制的一種新方法,其基礎是價格規(guī)律:在均衡市場上,兩種性質相同的商品不能以不同的價格出售。套利定價理論是一種均衡模型,用來研究證券價格是如何決定的。它假設證券的收益是由一系列產業(yè)方面和市場方面的因素確定的。當兩種證券的收益受到某種或某些因素的影響時,兩種證券收益之間就存在相關性。
4、套利定價理論與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異同點
1976年,美國學者斯蒂芬•羅斯在《經濟理論雜志》上發(fā)表了經典論文“資本資產定價的套利理論”,提出了一種新的資產定價模型,此即套利定價理論(APT理論)。套利定價理論用套利概念定義均衡,不需要市場組合的存在性,而且所需的假設比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模型)更少、更合理。
與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一樣,套利定價理論假設:1)投資者有相同的投資理念;2)投資者是回避風險的,并且要效用最大化;3)市場是完全的。
另外,與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不同的是,套利定價理論不包括以下假設:
1)單一投資期;2)不存在稅收;3)投資者能以無風險利率自由借貸;4)投資者以收益率的均值和方差為基礎選擇投資組合。
(編輯:姜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