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半年事業(yè)單位考試公基備考:絲綢之路
一、絲綢之路的起源
“絲綢之路”是指起始于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路上商業(yè)貿(mào)易路線。
“陸上絲綢之路”是連接中國腹地與歐洲諸地的陸上商業(yè)貿(mào)易通道,西漢時張騫和東漢時班超出使西域開辟的以長安(今西安)、洛陽為起點,經(jīng)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經(jīng)濟、政治、文化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mào)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于秦漢時期,發(fā)展于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于唐宋時期,轉(zhuǎn)變于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二、歷代絲綢之路
西漢:
先秦時期,連接中國東西方交流的通道已經(jīng)存在,絲綢之路真正形成始于西漢張騫出使西域。所以說絲綢之路真正開辟于西漢武帝時期。此時絲綢、冶煉、鑿井、建筑技術(shù)由中國傳向西方,傳入中國的是胡瓜(黃瓜)、胡桃(核桃)等。
東漢:
班超隨從大將軍竇固出擊北匈奴,并奉命出使西域。班超曾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國(羅馬帝國),一直到達條支海(今波斯灣),臨大海欲渡,由于安息海商的婉言阻攔,雖未能實現(xiàn),但這是首次突破安息國的阻攔,將絲綢之路從亞洲延伸到了歐洲。東漢時期西方輸入的商品有胡琴、胡荽(香菜)、胡蘿卜石榴、葡萄、苜蓿、大蒜、大蔥等。中國四大發(fā)明之一的造紙術(shù)由此時傳入西方。
唐朝:
絲綢之路交往的繁榮鼎盛時期是唐朝。東西方相互傳入的東西很多,醫(yī)術(shù)、舞蹈、武學(xué)和一些著名動植物。唐代則將輸入的商品大多冠以海字,如海棠、海石榴、海珠(波斯灣珍珠)等。琵琶是由唐代傳入中國的。輸出商品還是主要以絲綢為主。
宋元:
北宋實際版圖大幅縮減,政府未能控制河西走廊,到了南宋時期,更無法涉足西北地區(qū),絲綢之路衰落日益明顯,而海上絲路崛起,逐漸有取代陸上絲綢之路的跡象。由于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瓷器成為了主要的輸出商品。
明清:
明代中期以后,政府采取了閉關(guān)鎖國的政策,與此同時,造船技術(shù)和航海技術(shù)不斷發(fā)展,海上交通代之而起,使絲綢之路貿(mào)易全面走向衰落。明清時期,通過河西走廊的綠洲絲路運送的商品以大黃和茶葉為主,還有如小米、高粱、肉桂、姜黃、生姜、麝香、樟腦、鐵鍋等。當時引入的農(nóng)作物有玉米、番薯、馬鈴薯、木薯、花生、向日葵、辣椒、番茄、菠蘿、腰果、可可、煙草等近30種。
三、絲綢之路路線
陸上絲綢之路:
1.北線由長安(東漢時由洛陽至關(guān)中)沿渭河至寶雞,過隴縣,越六盤山,在靖遠渡黃河至武威,路程較短,沿途供給條件差,是早期的路線。
2.南線由長安沿渭河過隴關(guān)、天水、臨洮、河州,由永靖渡黃河,穿西寧,至張掖。
3.中線與南線在上邽分道,過隴山,至蘭州,渡黃河,溯莊浪河,翻烏鞘嶺至姑臧。南線補給條件雖好,但繞道較長,因此中線后來成為主要干線。
南北中三線會合后,由張掖經(jīng)酒泉、瓜州至敦煌。
海上絲綢之路:
1.東洋航線由中國沿海港至朝鮮、日本。
2.南洋航線由中國沿海港至東南亞諸國。
3.西洋航線由中國沿海港至南亞、阿拉伯和東非沿海諸國。
(編輯:admin)